黄埔新征程特训营 专注青少年军事素质教育、青少年拓展
培训教育、黄埔品牌冬(夏)令营
全国报名服务热线:18028008323、18028008108
基地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小学军事研学活动全面展开:国防教育与素质拓展双轨并行

中小学军事研学活动全面展开:国防教育与素质拓展双轨并行

发表时间:2025-05-24

近年来,随着国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国多省市中小学陆续将军事实训与研学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此类活动以"军事+教育"为核心,通过模拟军营生活、开展战术演练、普及国防知识等方式,既强化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意识,又助力其体能、意志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政策推动下的国防教育新实践 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与实践环节"。在此背景下,军事研学活动成为中小学落实政策的重要抓手。多地教育部门联合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开发出涵盖军事训练、红色文化学习、应急救护技能等模块的标准化课程。例如,某沿海城市在暑期组织千余名中学生参与"海岛生存挑战",通过野外定向、营地搭建等实战化项目,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计突出"军味"与"学味"结合 区别于传统军训的单一化模式,军事研学更注重知识性与体验性的深度融合。在课程设置上,既有队列训练、战术动作等基础军事技能教学,也包含军事科技展览、国防主题讲座等知识拓展环节。某中部省份的研学基地创新推出"沉浸式历史课堂",学生可穿戴模拟装备参与"长征路线沙盘推演",在互动中理解战略思维与革命精神。此外,部分学校还将人工智能、无人机操作等现代军事科技元素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国防科技的兴趣。



三、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成效显著 根据某教育研究机构对参与军事研学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89%的受访者表示"纪律意识明显增强",76%的学生认为"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一线教师反馈,参加过研学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与目标执行力。例如,某小学将军事化管理理念融入班级建设,通过"每日内务评比""班级荣誉勋章"等机制,有效改善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同时,部分内向型学生通过战术协作任务,逐渐突破社交障碍,展现出领导潜能。



四、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活动安全性 为确保军事研学活动的专业性与安全性,多地建立"教育部门统筹+专业机构执行+学校协同"的三方协作机制。资质审核方面,要求承办机构必须具备国防教育资质与应急救援能力,所有训练项目均需通过安全风险评估。某教育基地负责人介绍,每期活动前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调整训练强度,例如为小学生设计趣味障碍赛,而为中学生增加野外生存技能培训。此外,所有课程均配备持证安全员与医疗团队,并强制要求参与学生购买专项保险。



五、家长与社会反馈趋于理性化 随着军事研学活动的普及,公众认知逐渐从"吃苦教育"转向"成长教育"。某网络平台调研数据显示,72%的家长支持孩子参与适度军事训练,认为这有助于"磨砺意志"与"拓宽视野"。不过,教育专家也提醒需避免形式化倾向一方面要防止过度强调体能消耗而忽视教育目标,另一方面需加强师资培训,确保教官团队具备教育心理学基础与青少年沟通技巧。目前,已有省份将军事研学导师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定期开展教学方法培训。



六、未来发展方向体系化与常态化 业内人士指出,军事研学需从"活动"升级为"课程",建立长效化机制。具体路径包括开发分级课程标准,形成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内容体系;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博物馆等资源,构建"校内理论学习+校外实践体验"双平台;探索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的学分认证制度。某地试点推出的"国防教育成长档案",已实现训练成果、技能证书等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为学生升学提供过程性评价参考。



结语 中小学军事研学作为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创新载体,正通过科学化课程设计与社会化资源整合,开辟青少年成长的新路径。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与社会认知度提升,这类活动有望在培养家国情怀、塑造健全人格方面发挥更深远的作用。教育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着重完善课程标准与监管体系,推动军事研学走向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


报名电话热线:

18028008323(谢教官-手机、微信同号)
18028008108(凌主任-手机、微信同号)

营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

粤备案号:粤ICP备2021139870号
 粤公网安备4401130200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