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教育、黄埔品牌冬(夏)令营
报名电话热线:
18028008323(谢教官-手机、微信同号)
18028008108(凌主任-手机、微信同号)
营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
粤备案号:粤ICP备2021139870号
-
微信公众号
-
凌主任
-
谢教官
近年来,随着国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全国多地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批以“中小学军事训练基地”为核心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场所。这些基地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军事训练课程,为青少年提供了锤炼意志、增强体魄、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平台,成为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一、军事训练基地建设加速,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底,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建成或规划建设专门面向中小学生的军事训练基地,覆盖东部沿海至中西部偏远地区。这些基地通常由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联合筹建,配备标准化训练场地、模拟军事设施及专业教官团队,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践需求。
国家层面亦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此类基地发展。2025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军事训练基地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要求各地将基地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部分省份已将军事训练列为初中、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为期5至7天的封闭式训练。
二、课程体系科学化,注重“训育结合” 中小学军事训练基地的核心功能并非简单“军训”,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实现国防知识普及、体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等多重目标。以某省级示范基地为例,其课程涵盖三大模块 1. 国防理论教育通过军事历史讲座、现代化武器装备模型展示、国家安全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国防意识; 2. 基础军事技能训练包括队列动作、战术匍匐、野外生存技能、急救知识等内容,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应急能力; 3. 团队拓展活动依托障碍挑战、模拟对抗、营地协作任务等项目,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领导力。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基地还引入科技元素,例如VR模拟战场环境、无人机操作体验等,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加深其对现代军事科技的理解。
三、社会效益显著,家长与学校反响积极 军事训练基地的推广,有效弥补了传统校园教育中实践环节的不足。某地教育部门调研显示,参与过基地训练的学生中,85%以上表示“抗压能力明显提高”,76%的家长认为孩子“责任感增强”。此外,基地的封闭式管理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生活的机会,有助于改善部分青少年存在的依赖心理和自律性不足问题。
学校方面,不少教师反馈,经历过军事训练的学生返回校园后,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均有改善。某中学校长表示“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学生更懂得珍惜日常学习环境,集体凝聚力显著提升。”
四、规范化发展成未来重点 尽管中小学军事训练基地的建设成效显著,但部分问题仍需关注。例如,个别地区存在基地设施不完善、课程同质化、教官资质参差不齐等情况。对此,专家建议,需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强化基地资质审核,并建立师资培训体系,确保课程质量与安全性。
下一步,多地计划将军事训练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实践中心等资源联动,形成“国防+”多元教育网络。例如,山东省某市拟将军事训练与海洋国防教育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海岸线巡逻观摩活动;江西省则探索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在军事训练中融入革命历史情景教学。
五、结语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钙质” 中小学军事训练基地的蓬勃发展,既是全民国防教育向低龄化、常态化延伸的必然要求,亦是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实践回应。通过军事化管理的“小切口”,推动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大提升”,正在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注入更多“精神钙质”。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社会认知度提高,这一模式有望成为中国特色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张亮眼名片。
(全文约1200字)
报名电话热线:
18028008323(谢教官-手机、微信同号)
18028008108(凌主任-手机、微信同号)
营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
粤备案号:粤ICP备20211398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