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新征程特训营 专注青少年军事素质教育、青少年拓展
培训教育、黄埔品牌冬(夏)令营
全国报名服务热线:18028008323、18028008108
基地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小学军事研学活动全面铺开: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

中小学军事研学活动全面铺开: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

发表时间:2025-04-16


近年来,随着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小学军事研学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各地教育部门联合相关机构,以"沉浸式体验+实践教育"为核心,推出系列军事主题研学项目,旨在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团队协作能力及抗压素质,推动国防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度结合。



政策驱动军事研学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必修课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军事研学被明确列为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重要课程之一。文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年至少安排一次军事主题研学活动,活动内容需涵盖军事技能训练、国防知识科普、红色教育基地参访等模块。


各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结合本地资源打造特色研学路线。例如,部分沿海城市将"海防历史"作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军事遗址、参与模拟海上救援演练;内陆地区则依托革命老区资源,开展重走长征路、战地救护培训等活动。教育专家指出,这种"在地化"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国防历史的认知,强化家国认同感。



课程创新模拟实战与科技元素提升参与度 与传统军训不同,军事研学更注重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平衡。在华北某基地的研学项目中,学生需在48小时内完成定向越野、战术障碍穿越、野外生存等任务,同时通过VR设备体验虚拟战场环境,学习军事通讯设备的基础操作。课程设计者表示"通过模拟实战场景,学生不仅能锻炼体能,还能培养危机处理能力和战略思维。"


科技元素的融入成为亮点。多所学校的研学课程引入无人机操作、军事地图测绘等内容,部分高中还与科研单位合作,开设"军事科技前沿"专题讲座,讲解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这种跨学科教学模式,既呼应了新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职业启蒙的新窗口。



安全保障三重机制化解家长担忧 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建立起"基地资质审核+保险全覆盖+医护全程驻场"的三重保障体系。所有承办军事研学活动的基地必须通过消防、卫生、应急管理等部门的联合验收,且师生配比不得低于115。活动期间,除常规安全培训外,还会预设暴雨、中暑等突发场景的应急预案演练。


某地教育局负责人透露"我们要求研学机构为每名学生购买保额不低于50万元的意外险,并配备持有急救证书的随队医护人员。"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2023年参与军事研学的中小学生中,96.7%的家长对活动安全性表示满意。



社会反响家校协同助推教育价值落地 军事研学的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在西南某市开展的问卷调查中,82%的学生认为"团队任务让自己更懂得合作的重要性",76%的教师反馈"学生在纪律性和责任感方面有明显进步"。家长群体中也出现观念转变,从初期担忧"吃苦是否必要",转为认可"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校将研学成果延伸至日常教学。例如,开设军事题材的校本课程,组织国防知识竞赛,或邀请退伍军人进校开展主题班会。这种延续性设计,避免了研学活动"一时热闹,过后失效"的弊端,真正实现教育效果的长期渗透。



未来展望构建全国性军事研学资源共享平台 尽管军事研学成效显著,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偏远地区学校因经费、交通等因素,难以频繁组织跨区域活动。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3年内建成覆盖全国的军事研学数字平台,整合各地优质基地资源,提供在线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等服务,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可探索"军民融合"新模式,例如开放部分军营作为研学场地,或邀请军事院校参与课程开发。通过多元主体协作,进一步拓宽国防教育的实践路径,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更多精神钙质。


(全文约1200字)


报名电话热线:

18028008323(谢教官-手机、微信同号)
18028008108(凌主任-手机、微信同号)

营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金洲北路一街1号

粤备案号:粤ICP备2021139870号
 粤公网安备44011302004532